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记者 李静 张琪
“我想通过自己的方式,帮他们缩短时间,争取时间,早一点团圆。”
拿起颠勺,他是烧烤店风风火火的老板。拿起手机,他是发布短视频帮人寻亲的志愿者。
从2018年开始,甘彪陆续发布短视频帮人寻亲,视频中是一双双渴望团圆的眼神,是一个又一个寻亲故事。甘彪曾为流浪十多年的彭仁德找到了哥哥,帮助手绘地图寻亲的李景伟找到分离33年的母亲,帮助97岁的路夏明与分别70多年的女儿相聚团圆……4年间,甘彪在自己拥有7.8万粉丝的账号下,已经发布2100多条短视频,帮助十几个人找到亲人,找到了家。
尽管很多视频石沉大海,但他仍然愿意为这“万分之一”的奇迹去努力。

烧烤店里来了个流浪老人
2017年,甘彪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开了一家烧烤店,每天他就跟柴米油盐和烤串打交道。
据甘彪回忆,那是2018年的冬天。马路对面总会出现一个穿着单衣和雨鞋,带着流浪狗的流浪老人。这引起了甘彪的注意。

甘彪问老人,家住哪里,叫什么名字。
老人不会说话,发出呜呜的声音,然后用手比划。
甘彪便将老人领回自家烧烤店,给他端来了晚饭。
甘彪听店里人讲,老人在这里流浪将近十年了,谁也不知道他的来历。甘彪告诉老人:“只要我开一天店,你就来吃一天。”老人坚持住在自己的露天棚里,只是到了晚上就会来甘彪的烧烤店吃饭。
甘彪通过警方、宝贝回家志愿者为他寻找家人,但是没有音讯。
甘彪发现这个流浪老人,不偷不抢,也不向人乞讨。老人很勤快,帮养牛场割草换钱买吃的,自己还开垦了一片荒地,种红薯、白菜、玉米。
有一天,甘彪问他,如果一直没有找到亲人,你去世了该怎么办?
老人发出一个声音:“埋。”
“老人想埋在他自己种的地里。”甘彪当时感觉心里凉了半截。“人老了都想落叶归根。所以,我就想帮他找亲人。”

甘彪也不知道究竟该怎么找。于是听朋友建议,他就在网上发视频。每天拍一两个视频,甘彪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知道这里有一个找家的老人,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他的亲人记录下老人的生活。
2018年11月15日,“在邻朋友们,帮帮这位老人,在邻水来了八年,他有可能是邻水人,他说不清,他说他死后埋在自己种的地里。”
2018年11月16日,“老爷爷没有牙齿,只能吃汤饭,天冷了暖胃。带上我的棉帽,不冷了。”
2018年11月17日,“老爷爷的小家今天漏雨,我给他盖好了,我最大希望他能找到家人,一人一狗相依为命。”
2018年11月21日,“老爷爷今天开心,我见过最开心的笑容,他来邻水县流浪十几年,好心陈哥给他洗头,他感到温暖。”
就这样,老人走进了甘彪的烧烤店,也走进了甘彪的镜头里。
426条视频帮老人寻得“万分之一”的奇迹
下午四点钟,甘彪的烧烤店开门,一直到凌晨两三点打烊。老人总会掐准时间,在门口等着甘彪。一见到甘彪来,就会开心地摆手。下午六点钟,老人在烧烤店里吃过晚饭,还会再打一碗饭带回去给流浪狗吃。
甘彪16岁去河北当兵,退伍之后,到广东打工。母亲病逝,父亲再婚,甘彪与弟弟相伴长大。而老人已经不知不觉走进了他的生活。

甘彪会做冬瓜排骨汤跟老人一起吃。冬瓜是老人送来的,很甜。老人也常常将自己种的玉米、红薯拿来送给甘彪。甘彪说:“我知道,这是老人觉得最珍贵的东西了。”
甘彪带着女儿、儿子去公园玩,也会带老人一起。他给老人买玩具,带他逛超市,还背着他逗他开心。“我们希望帮老爷爷恢复自信和记忆,让他找到回家的路,不要在外面流浪。”
尽管老人的生活状况逐渐有了改善,但是甘彪还是放心不下一件事,就是给老人找家。甘彪一直想打开老人的话匣子,企图通过方言来寻些线索。有一次,老人发出声音。甘彪听成“李永才(同音)”。但事实证明,这个推断不准确。
甘彪怕这个流浪的老人走丢,给他买了老人手机。“老人很聪明,很快就学会了使用,这样至少我们能找到他。”
2019年1月15日,老人感冒加上摔伤。甘彪和朋友将老人送到了医院。老人一病,急坏了甘彪,他知道这样不是长久之计,要尽快帮老人回家。

大年三十,万家灯火。甘彪将老人接到烧烤店里,“一家人”围坐在圆桌前,吃着他做的年夜饭。
视频一个一个传到网上。有人看到视频,怀疑老人是自己的大哥,便从广安市赶来。遗憾的是,DNA鉴定结果不符合。“至少有人通过视频开始关注老人”,这让甘彪看到了希望。
2月份,有人通过视频发现老人,并私信甘彪。原来,老人叫彭仁德。2008年,彭仁德外出干农活,消失在雨天中。哥哥找遍各处,毫无音讯。十年过去,哥哥终于找到了弟弟。

3月1日,“今天是个圆满的大结局”,甘彪记录着又一条视频。甘彪已经陆续为老人发了426条视频,“还好没放弃,我的坚持是对的”。
彭仁德跟着哥哥回重庆老家,甘彪也跟着送了一路。临别前,老人一直四处瞄着甘彪。甘彪只好“骗”他,要去买东西。开车离开的路上,甘彪心里空荡荡的,“总算他有了归宿”。
彭仁德回到老家后,跟着哥哥学习制作家乡的茶叶,生活安定了下来。再往后,甘彪每年都会开车100多公里,到重庆看望他的家人,“彭仁德”。
做寻亲视频,店员也成了他的摄影师
也就是这“万分之一”的奇迹,让甘彪开始了继续帮人寻亲的道路。甘彪想,“一个小小的举动,也许就会改变别人的命运”。

烧烤店是夫妻店,甘彪负责炒菜,妻子负责烧烤。今年59岁的陈义超是烧烤店的员工,也是甘彪寻亲视频的摄影师。
1995年,老陈的儿子被送养。这在老陈的心里一直是藏得很深的秘密。老陈不敢找孩子,怕打扰;可老陈又想找孩子,因为牵挂。甘彪便鼓励他,站出来讲出自己的故事。2021年4月,老陈录下视频。2021年10月,老陈就找到了自己的儿子。
因为寻亲视频受益,老陈想给甘彪做更专业的摄影师,他会研究视频的拍摄角度和时长。老陈说:“我也想把这件事情做下去,一直到做不动为止。”

甘彪的短视频账号现在有7.8万粉丝,每天都会收到很多线索。烧烤店凌晨两三点下班后,甘彪就会看看私信。一旦发现线索,甘彪就喊着老陈拍视频。
“大家好,我是甘彪,发布视频帮助走失者回家。今天发布一个寻人信息……”开头这段话,甘彪不知道说过了多少遍。剪辑的视频,甘彪会在第二天进行发布。甘彪就这样循环着自己的生活。
甘彪也会指导寻亲者拍视频,分享“流量密码”。“有记忆的按记忆讲,没记忆的就按身体特征讲,讲述一下什么时候知道自己身份的,讲述一下自己的寻亲经历……”甘彪觉得,大家要敢于面对,将自己的真实故事讲出来,这样才能让大家信任和关注。
2021年10月,甘彪听说,邻水县有位97岁的老太太路夏明想寻找自己在安徽分别70多年的女儿。因为老人不方便远行,甘彪跟老陈就赶去帮老人拍视频。很快,视频就得到了回应。“在有生之年,女儿见到妈妈,妈妈找到女儿,而且他们彼此牵挂。”今年1月,甘彪和老陈在现场见证了两个老人的团圆,70多岁的女儿给97岁的母亲唱“世上只有妈妈好”。
帮人寻亲,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。那烧烤店怎么办?妻子孩子如何兼顾?妻子有时候也会抱怨,觉得他不顾家。后来,他们也开始关注寻人信息,看到团圆的消息也会跟着激动。
有人质疑甘彪是博取流量的网红,有人问他图啥?
“寻亲家长太辛苦了,有的家长头发都找白了,有的家长病倒了,有的家长一生的寄托都放在找孩子身上……我想通过自己的方式,帮他们缩短时间,争取时间,早一点团圆。”4年时间,甘彪已经发布2100多条视频,帮助十几个人找到亲人。
“家”的N次方
“家就在不远处。”甘彪觉得,发视频帮助一个无助的人最终找到家,他就像导演一样。“看到团圆的结局,很有成就感。”
前段时间,通过手绘地图找到母亲的李景伟,备受关注。而李景伟的视频就是甘彪发布并引起关注的。
甘彪收到李景伟的私信,是在2021年12月5日夜里。李景伟向甘彪讲述,4岁时,自己被邻居家一个光头男子带上火车,与亲生父母已经分离33年。李景伟希望,甘彪可以帮助自己找到亲生父母。
当时,李景伟有所顾虑,不愿意拍视频露脸。甘彪用经验告诉李景伟,“你只是发文字和图片,我编辑后发出来,大家一看而过,很难引起大家的关注。要是你不勇敢找父母,你的父母等不起。”最终,李景伟愿意面对镜头讲述自己的故事。
连续几天,甘彪每天都跟李景伟聊天。甘彪得知,李景伟小时候称呼橙子为“广柑”。甘彪知道这是云贵川一带特有的叫法。
甘彪还发现李景伟能够记住家乡的样子,“我就叫他画下来”。爷爷房后的三棵樱桃树,还有水塘、梯田、旱地的位置,都从李景伟的记忆复刻到画上,再将画投放到视频中。

发出第一条视频之后,李景伟没有收到有效线索。“一条视频不够,发两个、三个……也许哪一条视频,就有亲人看到了呢。”甘彪安慰他。
在大数据的支持下,视频被精准投放到云贵川地区。13天的时间,8条视频,每条视频几十万点击量,最终李景伟等来了线索。李景伟的父亲已经去世多年,母亲通过视频看到了自己的儿子。DNA对比成功后,2022年1月1日,李景伟与母亲团圆。
2021年,全国公安机关深入开展“团圆”行动。截至12月,共侦破拐卖儿童积案350余起,抓获拐卖犯罪嫌疑人890名,开展认亲活动2900余场,累计找回10932名历年失踪被拐儿童。而甘彪也会将有效寻亲线索和视频发给警方,助力团圆。
因为淋过雨,所以也想给别人撑伞。如今,寻亲成功的李景伟也像甘彪,成为了一名寻亲志愿者,并帮助4个人成功寻亲。李景伟说:“我也希望更多的孩子勇敢站出来,找到家。”